编剧都是“傻子”吗
最近闲来无事,看到腾讯视频的广告,发现里面上线了一些所谓的“大电影”,就大概研究了一下。
其实这类作品,全称是“自制网络大电影”,不要觉得它有个“大”,似乎就真的有多大的制作和水准,其实呢?不妨看看下面的画风:
封面极其华丽炫酷,然后一看片名,简直用的都是“烂片经典起名法”。
这些被业内人士简称“网大”的所谓的电影作品,大都是粗制滥造,几乎1000部里能找到一部豆瓣评分及格的都算幸运。
一一想要吐槽吐槽,但是突然就发现了一个问题。
其实这些电影,稍微有点文化水平的人,都能看出很多明显的剧情漏洞,很多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,完全不知拍的是个“什么鬼”。
但是这些电影的剧本,其实我后来查了一下,这里就不点名了,有些编剧其实也有一些非常不错的电视剧、院线电影的作品。
所以我就琢磨着,这肯定是这些编剧、制作人故意为之,而且我猜是因为成本低、周期快。
正巧微信里有位好友,他是某知名视频平台的工作人员,就向他请教了一下。
他说我估计的没错,但是还有一个根本原因,那就是:受众!
他问我有没有发现,最近网上多了不少成色相当不错的电视剧,不过只有在网络平台可以看的那种,我说好像还真是。
他说虽然如此,但是实际上,这些精品的自制电视剧,成本很高,周期很长,而且也是近几年的产物,是因为“有文化”的观众多了。
他继续解释,真相是,即便看上去多了些有文化的观众,一二线城市的大学生、白领开始养成了这个网上看剧的习惯,可从整个基数上说,他们是做过非常细致的市场调研的。
目前在各大视频网站上,其实还是没有受过很多文化教育的观众占了大头,比如农村人口、外来务工人员。
倒不是说真的要把人分个三六九等,可作品拍出来是给人看的,如果每一个作品都是烧脑、悬疑、大制作,那他们公司趁早就要倒闭了。
所以这些“网络大电影”,确实就是拍给这些人看的,又加上我前面提到的周期快成本低,公司有了钱,就可以去支持那些大制作的作品。
我这才恍然大悟,大家经常骂“编剧是傻子”,实际上呢,动动脑子想想,有本事当一个真正上线的、拍出来的电影的编剧,怎么可能会是傻子呢。
市场、受众决定了他偶尔要变一回“傻子”。
其实听朋友聊这些,我觉得很多东西是相通的,我们在不同的行业里,有些人做的好,有些人始终不赚钱甚至亏本,多半都是没有认清楚市场。
就像我们做IT技术的,产品自以为很牛X、有很多复杂的逻辑、花哨的设计,结果用户用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怎么用,也不方便。
做事情其实是需要简化思维方式的,你做出来的是阳春白雪,可是你的市场却是下里巴人,那就纯粹是自我陶醉。
毕竟,经商的本质还是盈利,你的诗和远方也需要门票、路费,我们迎合市场,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引导市场。
今天扯了些有的没的,过几天再来点干货给大家。
朋友们,一一还没有吃早饭,今天就先写到这里了。哈哈。
多重随机标签